烟台时刻4月3日讯(融媒体记者 侯菲)家用轿车在高速行驶时,发动机转速一般在3000转左右,可如果转速到了16000转,那会是个什么状态?杰瑞集团就将这套涡轮设备驯服的,用咱们烟台话说叫“熨熨帖帖”的。今天“听到城市生长的声音”,我们就从这台“狂躁的心”开始说起。

这台刚刚下线的“阿波罗”涡轮压裂设备,由烟台杰瑞集团研发,是我国油气开采领域首款低碳环保型设备。它采用直升机用发动机,也就是要把航空动力应用到压裂设备中。要将涡轮发动机这匹“野马”降服,就必须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。

技术攻关的路途上总是充满艰难,最终靠的是自我超越的勇气。一次不行就两次,两次不行就三次,做研发不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吗,这次不行,那就下一次!最终,在“阿波罗”身上,实现的技术突破超过50项,每一项背后,拉动的都是一个产业的升级。

确实,涡轮发动机的“降服”过程可谓艰苦卓绝,但之后它为杰瑞带来的惊喜也远超想象。使用井口气的阿波罗涡轮压裂车比常规柴油机压裂车节省82%的作业成本,以一个4万马力组装机功率机组、每年工作1000小时计算,这就能节省4000多万元的作业成本。

从无到有,在国际上发出来自中国创造的声音;从强到更强,在细分市场上用不断的降耗增效实现自我超越,杰瑞做法是烟台传统制造企业低碳转型的缩影。从2020年“双碳”目标的提出到2021年“1+N”顶层设计的发布,再到最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,烟台“双碳”工作的思路也愈发清晰。

大自然是宠爱烟台的,为这座城市准备了足够优越的先天基础。烟台也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馈赠,作为制造业强市,近年来积极推动能源结构乃至经济结构的调整,大力发展清洁能源,核电、风电、光伏发电等产业快速成长,山东省第一度海上风电就是在烟台发出的。

在海阳南部海域37公里处,一架架巨型“风车”架海擎天。与此同时,在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的陆上集控中心,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大屏幕对矗立在海上的风机进行监测。2021年12月10号山东首个海上风电项目——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成功全容量并网发电。6天后,国家电投半岛南3号的58台风机也实现了全容量并网发电。这意味着,山东首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共116台风机全容量并网投产。

这一串串数字虽然震撼,可现实是在并网发电之前,那些大事小事让项目方非常焦心。就说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吧,从2021年1月4号完成首个沉桩,到5月9号实现首台海上风机吊装,过程中没有过多的经验可以借鉴,一切都是新的尝试,这可难坏了建造者们。

海上项目建设,困难何止这些,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在海上安装风机,几乎全是机舱、轮毂、叶片、塔筒这样的大件,如何吊装出运,这就不是企业能解决的问题了。企业解决不了的麻烦,政府牵头找外援!海阳港在明确工期安排后提前规划,购置了500吨的桅杆吊和650吨的履带吊等相关设备,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。

扶起一个产业,带动一方的经济,对海阳来说,目前海上风电产品的本土化率已经超过了80%,带动效应可以说非常明显了。除了风电项目,海阳还依托各类清洁能源,计划未来3到5年在大规模核能供热、海水淡化、制氢等核能综合利用取得突破,真正做到把清洁能源产业留在海阳,把配套链条建在海阳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