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台时刻4月3日讯(融媒体记者 郭玲玲 王刚)今天是四月的第二天,也是市区市容和卫生百日会战的第30天,这段时间,市区大街小巷的环境变化您满意吗?特别策划今天“听见城市生长的声音”,我们就从这场“百日大会战”说起。
城市“脸面”要干净——市区清扫精细化
只楚路上,一辆高压冲洗车缓缓驶过,两辆洗扫车紧随其后,一条沥青路瞬间变得干净明亮。相比这样的标准化作业,清理绿化带内沉积的秋冬落叶及各类杂物成了难啃的硬骨头。由于绿化带高度限制,环卫工人作业有时需要跪在地上单手撑地或整个身子伏在地上,用特制工具一点点清掏杂物,干一天下来,很是辛苦。

路面保洁人员全面清扫后,人行道板洗扫人员再进行查漏补缺,扫净细小垃圾。这支“百日会战”的大部队颇为“混搭”,既有机械化作业的隆隆轰鸣,也有人工作业的无声与汗水,他们让这座城市的每时每刻,都“容光焕发”。

街道就是烟台的脸面,也是此次“百日会战”的主阵地。要把脸洗干净,还要保证在春天的大风天气下不会反弹,这就要求会战不仅是“一阵风”,更要无死角、不间断。市城管局环卫中心的吕永超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。“截止目前,百日会战行动,环卫工人累计出动作业人员九千人次,设备开班900余台次。清洒道路面积210万平方,这个清理绿地120万平方。清理各种垃圾达到2300余吨。”市城管局环卫中心滨海一带环境卫生管理所副所长吕永超说。

“300米见绿,500米见园”——公园城市建设精细化
洗干净脸固然重要,穿衣打扮同样也不能忽视。如果把扫街比喻成洗脸,那么要想把城市扮靓,必然离不开城市建设。记者采访过程中,有市民提出了能否增设公园的问题。

群众的需求就是城市生长的动力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就明确提出了“年内将在滨海路、港城东大街、机场路等范围内建设10处社区游园,为市民提供更多健身锻炼、休闲休憩的场所”。用“绣花功夫”绣出精致城市,这是烟台城市管理的新理念,一个季度过去了,工作开展的怎样呢?

植被错落有致,还有休闲广场、慢行步道、廊架、健身器材等等配套设施,既能休息又能娱乐,这里俨然成了周边居民的休闲胜地。然而一年前,这里的状况可不是这样的。“由于当时存在大量的泥地,又存在一些卫生死角,考虑到老百姓居民的需求,绿化方面,我们增加了常绿植被,打造成三季有花、四季有景这样的一个景观效果;硬化方面,增加了休闲广场和慢行步道等,满足不同层次、不同层面的居民的需求。”烟台市园林建设养护中心生产技术科副科长滕书勇说。

如今,像这样的街头绿地游园,烟台已经建设了28个,然而,不仅要实现居民出行“300米见绿”,还要让市民出门“500米见园”,为此烟台见缝插针植绿,细心的您也许会发现,这几年身边突然冒出了不少山头公园和口袋公园。是的,口袋公园就是我们常说的袖珍公园、家门口的小公园,您可以在这里晒晒太阳,锻炼身体,聊聊家常。截止到2021年,仅芝罘区的口袋公园就有50多处。
“最大限度征求和满足业主意愿”——老旧小区改造精细化
身边的小公园越来越多,而城市管理不仅要“面子”,更要有“里子”。而老旧小区改造,就是考量城市“里子”好不好的关键一环。
老旧小区改造,一直牵动着很多市民的心,这是城市管理的“硬骨头”,也是展现城市魅力绕不过去的“必答题”。疫情形势稳定后,芝罘岛中里社区立马热闹起来。从3月24日开始,社区就开始进行弱电入地改造了。因为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,弱电架空一直困扰着生活在这里的居民,听说这次能够彻底解决“空中蛛网”的问题,社区居民都很高兴。

如何改,居民最有发言权,政府充分听取民声,积极发动居民参与到社区改造方案的讨论中。于是改造内容从单纯的电网改造,扩展到了群众呼声较高的路面维修、社区绿化和路灯安装等。改造项目越来越多,群众的好评也越来越多,参与讨论的声音多了,反映问题的声音少了。

截至2021年,我市老旧小区改造主要以小区地下管线、道路、环卫、绿化等基础设施改造更新为主,改造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是对宜居生活场景的投入还远远不够。对此,今年,我市在原有11项基础类改造内容基础上,又增加了10项,包括提升建筑屋面和外墙的修缮标准,增加停车位、增加充电桩等等也在改造之列。

2022年,烟台市计划改造120个项目,改造面积650万平方米,惠及居民7.7万户。目前各区、市正在按照计划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进度...
《聚焦烟台》播出时间:周一至周五新闻综合频道19:55
热线电话:66661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