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正在逐渐散去,在城市的各个角落,复工复产的交响乐正在奏响,虽然和传统产业相比,服务业的复工之路尚有些艰难,但复苏的脚步已然挡不住。今天“听见城市生长的声音”,我们带您去感受春日里港城的烟火气,听听城市复苏的声音。
一大早,王新盛就招呼同事忙活了起来。这是疫情缓解之后,酒店重新开张的第一天,需要准备的事情很多,各项工作都马虎不得。

3月26日,莱山区餐饮服务业开始陆续恢复堂食,王新盛立马就向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提出了申请。

前台忙活着开门纳客,后台的主厨吴俊澄也没闲着。之前酒店的食材大多由特定厂家供货,这次只到了一批蔬菜。今天上午,他的主要任务是去周边的市场采购一点海鲜。今天中午没有菜单,顾客吃什么菜,全看吴俊澄买到了什么食材。





鲜活的海鲜,种类又齐全,过了不一会儿,吴俊澄就计划好了今天中午的菜单。

和老板约定好送货的时间和地点,也才过了半个小时,进展比想象中要顺利许多。走出市场,外面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,吴俊澄意犹未尽地逛了起来。



和菜农想的一样,毕竟是第一天营业,吴俊澄也担心买多了卖不完,都是三斤两斤地买。

回到酒店,海鲜已经提前一步送来了。准备好的食材被整齐的码放在冰鲜台上,酒店的各项防疫准备工作也已经结束,正式开启了接单模式。


王新盛在朋友圈发布了恢复营业的通知,才过了一个小时就接到了四桌订单。吴俊澄也换上了他的厨师服,准备开始迎接疫情之后新一轮的忙碌。


酒店的生意好转,商场里的人流量也多了起来,但消费的市民并未像往常一样扎堆。在莱山区万象汇,堂食的上座率并不是很高,但有一些店铺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生气。


范瀜心是这家炒货店的店员,今天是她复工的第一天,也是紧张又忙碌的一天,让她有些意外。


最先走出家门感受城市烟火气的永远是吃货们,这让炒货店刚刚复工就迎来了销售小高峰。但是因为客流密度还不够,同样是刚刚开门营业的服装店,就没有那么热闹了。

门庭虽然冷落,但是依然挡不住店家复工的喜悦,是啊,只要能开门纳客,一切都会好起来。

同样恢复的还有城市公交,在烟台商务职业学院公交场站,王岩龙正在为半个小时之后的发车做准备。


为了给久别重逢的乘客们营造熟悉、舒适的乘车环境,王岩龙每次发车之前都要反复检查。

逐步复苏的城市,全面恢复的公交,日渐增多的乘客……这些叠加的喜事让王岩龙干劲十足。离发车时间还有两分钟,他对着车内后视镜整理了仪容仪表,戴上手套。听到熟悉的语音播报,他安心地踩下油门,开始了当天第三圈车的营运。

与前几天刚刚恢复通车的时候不同,早晚高峰之间也不再有空白段,赶着上班的,出来玩的,很快一层就坐满了乘客。


虽然大家都戴着口罩,但是难掩兴奋的神情,车窗外,又传来了久违而又熟悉的声音。

随着天气转暖,疫情消散,第一海水浴场也恢复了往日的热闹。



相信待到春暖花开之时,伴随着和风暖阳,这些新人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爱情,还有平安和幸福。
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,整座城市都动了起来,车水马龙的街道,人来人往的巷头,吆喝、鸟鸣、欢笑,这是城市复苏的声音,也是春天到来的信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