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台时刻4月2日讯 剪枝疏花,套袋摘袋,种苹果,不是一件容易事,每个环节都费工费力,那么,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老去,以后的苹果谁来种?琅琊岭生态苹果园给出了答案。

记者范林林:“三月底正是对苹果园病虫源头灭杀的最佳时机,在我身后是两千亩的苹果园,这些苹果园如果用传统人工打药的话20个人需要打10天,如果用5台拖拉机的话也需要打3天。而现在通过我面前的这5台植保无人机,只需要1天就能完成这两千亩果园的打药工作。”

随着植保无人机的作业,强劲的风力将喷出的生物农药精准洒向每棵果树,在以丘陵山地为主的胶东果园,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将果园管理一下子带入立体喷防时代。苏州机目机器人科技公司经理葛纪文:“果农年龄平均偏大,平均是六十岁、七十岁的年龄了,现在背负式打药机,已经不适合于咱们丘陵山地地区打药了,所以说我们极目研发了我们这种仿地形飞行的无人机,现在有利于改善劳动力的问题。 ”

除了无人机打药,琅琊岭打造出的免套袋苹果基地,更是将果园管理推向了高效农业机械化领域,眼下,虽然果园的苹果花已经发芽,但基地负责人王景波一点也不着急请工人疏花。莱州市琅琊岭小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景波:“现在我们用生物调节剂,喷上以后,它的中心果就快速生长,把营养都吸收了,把边上的边花抽掉了,所以说我们生物促果,效果非常好。我们这块地就是生物促果促完以后,根本不用再人工疏果了。人工疏果,一个人一天能疏80棵就不错了,现在我们用生物调节剂调节的,我们一辆车一分钟一亩地,所以说非常省工省力,效果也非常好。”

记者范林林:“通过刚才的采访我们发现,苹果现代化果园在打药、枝条修剪和输花输果方面都大大节省了人力,那么让果农最头疼的的苹果套袋和摘袋这里怎么解决的呢?”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于凯:“咱们这个果园生产的苹果,根本就不用套袋,采用了苹果免套袋的技术,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,从劳动强度来说,一遍套袋,两遍摘袋,繁重的劳动环节可以取消了,套袋和摘袋的成本,加上纸袋本身的成本,就是五千到八千块钱,所以我们按照一亩地苹果的产量来算,我们就可以推算出,光这一项技术,我们就可以节省成本接近一块钱。”

除此之外,免套袋苹果从育果期就没有纸袋遮挡,所以它能吸收更多养分流向果实,香味、硬度以及糖度都要比套袋苹果高,这也让果园的苹果获得了更好的销路。莱州市琅琊岭小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景波:“通过我们这个免套袋苹果,省工省力,更省费用。我们两千亩地就12个人管理,基本就是机械化,我们21年基本纯收入接近千万,效益不错。”

通过矮化栽培,生物农药,还有机械化应用,莱州琅琊岭果园,走出了一条劳动力节省、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路子,也为烟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烟台市农技推广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吕常厚:“免套袋苹果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经济效益一亩地可节约成本六千块、社会效益解决了劳动力短缺,农民的劳动强度问题,生态效益解决了污染,资源的浪费。所以它对苹果高质量发展必然之路。我们这套技术已经成熟了,一方面要在全市推广,另一方面我们要向全国推广,真正把免套技术学到手。”